两句话真解道德经 – 老子道学核心揭秘

$ 9.30

《道德经》以书本的方式流传于世后,两千五百多年来研究者和注疏本多得难以计数,但是似乎无人能得其真意,可以说是“绝学”。既然如此,今人就有责任继承和发展。但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得掌握老子道学核心,否则就会有严重的偏离而不能真正继承。而在没有真正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则只会跑偏得更远。但要掌握老子道学核心则首先要排除解老方面的三大障碍:
1.以庄子为代表的“道不可言论”。
2.以王弼为代表的“以无为本论”。
3.许多人持有的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的观点。

既然道不可言,也就否定了通过研究经文掌握老子道学核心的可能,人为地阻挡住对老子道学的深入探究,致使两千多年来对老子之道的研究只在外围打转。而“以无为本”论既与老子对道的关键论述不符,也无法解释“无”如何能生、养万物并为万物提供法则、秩序和统领作用。又既然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会导致价值或道德并无终极根据而只能是相对的、随时可变的和有害的观点,这与老子认为道是人言行的根本依据的观点以及其书各章所作出的前后一致的价值和道德判断的事实不符。另外,《道德经》版本众多,难于选择和确定版本也对解读造成困扰和障碍。
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呢?因为浅析浅解只会导致千人千解,虽然很热闹,但对真正读懂老子并无多大实质性帮助,所以本书尝试的是深度的探究和解释,在解字、解象、解义理三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关于解字方面,作者发现老子在用字造句方面有以下两个特点,掌握这两个特点对解出老子本意有很重要的帮助:
1)个别的字如第一章的“名”字的真实意思不能从字典中直接查出,而只能从其造字的本意和该字在文本中的实际功能推断出来。
2)许多字是名词或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例如第一章“常道”和“常名”的常字;又例如第二章的“美之”的美字和“善之”的善字。

关于解象方面,这个象指的是老子创作《道德经》时所用到的一套卦象体系。作者从经文中探索出老子的“九象分章法”,并确证《道德经》是按照此法创作出来的,其分章和章序与通行本的分章和章序情况相同。因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道德经》的分章、章序等疑难问题。本书选用整体质量较好的通行本作为基本文本,再参考郭店本、帛书本等版本来作必要的修订,形成一个更合适的版本。
关于解义理方面,作者从原文中探究出道的自发永动、永存的机制,和道作为价值、道德本原的机理,从而懂得老子道学的核心可由以下两句话来概括:
1)道就是具有平等互利关系的“无”与“有”的动态统一体和互动法则。这句话是单纯从本原论的方面来理解道为何能是人言行的“宗”和“君”。
2)道是人或物最根本的本性。这句话则是从本原落实到具体的人或物的方面来理解道如何能在人或物中发挥其“宗”和“君”的作用。

本书依靠上述的研究结果,消除了千年来探索老子道学的主要障碍。具体地说,能以“道可言说论”对治“道不可言论”;以“有无互本论”对治“以无为本论”;以道德本根论对治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的观点;以“九象分章法”对治“原本不分章”论和“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论。从而能以一整套可靠的以老解老的方法解出老子本意,而且阐发出蕴涵在经文内的,但原文说得不够清楚或未明说的思想内容,获得对老子之道深入透彻的理解。由此可知,这个小书有望为那些希望完整地了解老子道学体系和《道德经》本意的读者、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的参考,有利于继承和发展老子道学。
本书的导论是两篇解老文章,读后可对老子书有一个深度而完整的把握。正文每一章分为原文、译文、注释、卦象、问答五个小节。卦象分析一节是本书的特色之一;问答一节全书总共有108个问答,囊括了学习老子书经常会遇到的疑难问题。

库存 999 件

分类: Product ID: 21090

描述

内容简介:

《道德经》以书本的方式流传于世后,两千五百多年来研究者和注疏本多得难以计数,但是似乎无人能得其真意,可以说是“绝学”。既然如此,今人就有责任继承和发展。但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得掌握老子道学核心,否则就会有严重的偏离而不能真正继承。而在没有真正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则只会跑偏得更远。但要掌握老子道学核心则首先要排除解老方面的三大障碍:
1.以庄子为代表的“道不可言论”。
2.以王弼为代表的“以无为本论”。
3.许多人持有的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的观点。

既然道不可言,也就否定了通过研究经文掌握老子道学核心的可能,人为地阻挡住对老子道学的深入探究,致使两千多年来对老子之道的研究只在外围打转。而“以无为本”论既与老子对道的关键论述不符,也无法解释“无”如何能生、养万物并为万物提供法则、秩序和统领作用。又既然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会导致价值或道德并无终极根据而只能是相对的、随时可变的和有害的观点,这与老子认为道是人言行的根本依据的观点以及其书各章所作出的前后一致的价值和道德判断的事实不符。另外,《道德经》版本众多,难于选择和确定版本也对解读造成困扰和障碍。
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呢?因为浅析浅解只会导致千人千解,虽然很热闹,但对真正读懂老子并无多大实质性帮助,所以本书尝试的是深度的探究和解释,在解字、解象、解义理三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关于解字方面,作者发现老子在用字造句方面有以下两个特点,掌握这两个特点对解出老子本意有很重要的帮助:
1)个别的字如第一章的“名”字的真实意思不能从字典中直接查出,而只能从其造字的本意和该字在文本中的实际功能推断出来。
2)许多字是名词或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例如第一章“常道”和“常名”的常字;又例如第二章的“美之”的美字和“善之”的善字。

关于解象方面,这个象指的是老子创作《道德经》时所用到的一套卦象体系。作者从经文中探索出老子的“九象分章法”,并确证《道德经》是按照此法创作出来的,其分章和章序与通行本的分章和章序情况相同。因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道德经》的分章、章序等疑难问题。本书选用整体质量较好的通行本作为基本文本,再参考郭店本、帛书本等版本来作必要的修订,形成一个更合适的版本。
关于解义理方面,作者从原文中探究出道的自发永动、永存的机制,和道作为价值、道德本原的机理,从而懂得老子道学的核心可由以下两句话来概括:
1)道就是具有平等互利关系的“无”与“有”的动态统一体和互动法则。这句话是单纯从本原论的方面来理解道为何能是人言行的“宗”和“君”。
2)道是人或物最根本的本性。这句话则是从本原落实到具体的人或物的方面来理解道如何能在人或物中发挥其“宗”和“君”的作用。

本书依靠上述的研究结果,消除了千年来探索老子道学的主要障碍。具体地说,能以“道可言说论”对治“道不可言论”;以“有无互本论”对治“以无为本论”;以道德本根论对治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的观点;以“九象分章法”对治“原本不分章”论和“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论。从而能以一整套可靠的以老解老的方法解出老子本意,而且阐发出蕴涵在经文内的,但原文说得不够清楚或未明说的思想内容,获得对老子之道深入透彻的理解。由此可知,这个小书有望为那些希望完整地了解老子道学体系和《道德经》本意的读者、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的参考,有利于继承和发展老子道学。
本书的导论是两篇解老文章,读后可对老子书有一个深度而完整的把握。正文每一章分为原文、译文、注释、卦象、问答五个小节。卦象分析一节是本书的特色之一;问答一节全书总共有108个问答,囊括了学习老子书经常会遇到的疑难问题。

试读部分:

《道德经》可以说是“绝学”,这既是指其道学是绝世之学,也是指其道学核心早已失传。这可不是笔者凭空得出的结论,而是老子本身早就有类似的说法。第七十章的“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说的不就是其道学核心失传情况吗?而“知我者希,则我者贵。”说的不就是其道学是绝世之学吗?

既然《道德经》是“绝学”,今人就有责任继承和发展。但要继承和发展首先就得掌握老子道学核心,否则就会有严重的偏离而不能真正继承。而在没有真正继承的基础上的发展则只会跑偏得更远。而要掌握老子道学核心则要排除解老方面的三大障碍:一是以庄子为代表的“道不可言”论;二是以王弼为代表的“以无为本”论;三是认为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的观点。既然道不可言,也就否定了通过研究经文了解老子道学核心的可能,人为地阻挡住对老子道学的深入探究,致使两千多年来对老子之道的研究只在外围打转。而“以无为本”论既与老子对道的关键论述不符,也无法解释“无”如何能生、养万物并为万物提供法则、秩序和统领作用。又既然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容易导致价值或道德并无终极根据而只能是相对的、随时可变的和有害的观点,这与老子认为道是人言行的根本依据的观点以及其书各章不断地作出前后一致的价值和道德判断的事实不符。另外,《道德经》版本众多,难于选择和确定版本也对解读造成困扰和障碍。那么该如何突破这些障碍呢?因为浅析浅解只会导致千人千解,虽然很热闹,但对真正读懂老子并无多大实质性帮助,所以本书尝试的是深度的探究和解释,在解字、解象、解义理三个方面取得一些突破。

关于解字方面,笔者在研究《道德经》时发现老子在用字造句方面有以下两个特点,掌握这两个特点对解出老子本意有很重要的帮助:

  • 个别的字如第一章的“名”字的真实意思不能从字典中直接查出,而只能从其造字的本意和该字在文本中的实际功能推断出来。

许多字是名词或形容词用作动词的。例如第一章“常道”和“常名”的常字;

  • 又例如第二章的“美之”的美字和“善之”的善字。

关于解象方面,这个“象”指的是老子创作《道德经》时所用到的一套卦象体系。笔者从各章看似缺乏关联的经文中探索出老子的“九象分章法”,并确证《道德经》是按照此法创作出来的,其分章和章序与通行本的分章和章序情况相同(具体论述可看“导论”的文章一)。因而能从根本上解决《道德经》的分章、章序等疑难问题,顺便将已失传数千年的九象体系发掘出来,并为《道德经》版本研究,章句研究,义理分析和历代注疏研究等方面提供一个有用的工具。

基于以上的结论,再考虑到郭店本和帛书本缺句,缺字,以及近音、近形、同音异体字太多,章序混乱,郭店本还缺许多章,皆需要今人大量依靠通行本来补足、校定之,所以本书选用整体质量较好的通行本作为基本文本,再参考郭店本、帛书本等版本来作出修订,形成一个更合适的版本。

关于解义理方面,笔者从原文对道看似模糊不清的描述中探究出道的自发永动、永存的机制,和道作为价值、道德本原的机理,从而懂得老子道学的核心可由以下两句话来概括(具体论证可看“导论”的文章二),这就是本书名为“两句话真解道德经”,副标题为“老子道学核心揭秘”的来由:

  • 由“有无相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等句子得知:道就是具有平等互利关系的“无”与“有”的动态统一体和互动法则。这句话是单纯从本原论的方面来理解道为何能是人言行的“宗”和“君”。
  • 由“道者万物之奥”,“渊兮,似万物之宗”,“是谓天地之根”等句子得知:道是人或物最根本的本性。这句话是从本原落实到具体的人或物的方面来理解道如何能在人或物中发挥其“宗”和“君”的作用。

本书综合上述的研究结果,消除了千年来探索老子道学的主要障碍和偏见。具体地说,能以“道可言说”论对治“道不可言”论;以“有无互本”论对治“以无为本”论;以道德本根论对治道是超善恶的、与道德无关的观点;以“九象分章法”对治“原本不分章”论和“德经在前,道经在后”论。从而能以一整套可靠的以老解老的方法解出老子本意,而且阐发出蕴涵在道德经文本内的,但原文说得不够清楚或未明说的思想内容,获得对老子之道较深入透彻的理解。由此可知,这个小书有望为那些希望了解老子道学体系和《道德经》本意的读者、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的参考,有利于继承和发展老子道学。当然,老子道学博大精深,本书的解释难免会有缺失和存在改善的空间,还望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