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论研究

$ 19.90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教育体系借鉴之处。本书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中国教育的古今结合,代代相传做出作者自己的理解和阐述。

库存 999 件

分类: Product ID: 21286

描述

作者简介:

作者出生于1941年,保定徐水人。1963年毕业于中科院创办的第一所学校,并于当年进入中科院声学所,从事压电材料研究工作并成功研制了高灵敏度新材料。于1976年离开中科院声学所定居于保定至今。1988年成功研制玉米直接果糖法并获得专利。作者一直致力于学习并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内容简介:

中国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现代教育体系借鉴之处。本书用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结合,为中国教育的古今结合,代代相传做出作者自己的理解和阐述。

试读部分:

本文以确立“孔子教育理论”的历史地位为目的。

2500年前,孔子对中华民族远古祖先如何培养接班人以及人才标准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人才培养的教育理论。

孔子教育理论的核心,“品德”至上,“品德”第一[1]。这也正是中国共产党教育纲领中把“德”排在第一位的内在原因。表明共产党教育路线以“德”为核心,“德”是共产党的生命线。就是说一个政党或政权失去仁政之德,就失去了民心,失去了天下,这是历史的教训。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学”学派的继承人孟子按“孔学”观点指出:“夏桀、商纣之所以失去了天下,是因为他们失去了他们的人民。所谓失去了人民,是指失去了民心,人民的观点就是上天的观点,人民的意愿就是上天的意愿。”[2](1)一句话,人民就是天。这是历史的经验、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念。马克思主义就是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孔子认为:“人的品格的培养,比学习具体专门的学问更为根本”,因此也就形成了孔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如香港哲学家研究指出,“孔子所关心的,所追求的,不是个人的成就感,而是道德人格的实现。换言之,就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正义的人”。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就是

孔子道德观念的具体体现。孔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正是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观!正是共产党人应具备的道德观念。

据史学家研究,《尚书》记载尧帝选拔人才就是以“德才兼备”为接班人的标准。而且蔡沈在多年研究中发现,从尧舜开始和其后的三个古代开国君主的法令法规,都是他们正直人格的展现,“尧舜就是孔子效仿的榜样”“文王和武王是孔子崇敬和爱戴的明君圣主”;孔子在《春秋》中极清楚地阐述了仁义是整个世界赖以存在的基础,而且他将正确与错误、善良与邪恶准确而明白地区分开。大同世界是孔子理想国家模式[2](2)。此乃孔子教育理念产生的基础。

孔子早在2500年前,在人类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权平等,实施平等教育,对人类教育事业做出巨大贡献。

第一,古代教育被官府垄断,只有贵族子弟才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立了“私人学堂”[3]。孔子的学校“居无定所”“总是坐在一辆牛车上,那辆车就是学校”,而且他的学校无固定教科书,总是随刃而解,随问而答。即“路上遇到什么事件,孔子用自己的观点讲解、议论一番,由此表明自己的思想”,这些都可从他的弟子著作《论语》《大学》《中庸》中客观反映出来。这就是相关研究文献中所说的,“根据这些书籍可以完整的认识孔子的哲学思想,体现了孔子的个性、人格”,这些书籍实际上客观反映了“孔子的伟大哲学思想”[2](4)。